生死一瞬间 学会急救护平安

2019-12-13 09:58   来源:今日合川网

今日合川网讯(记者 王灿)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便不可重来。有的生命逝去非常突然,被称为“猝死”。医学上怎么定义猝死?猝死前有什么征兆呢?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12月10日,记者采访了区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陆宏,请她就什么是猝死、可能导致猝死的原因、猝死的预防方法和心脏骤停时的抢救方法进行了讲解。  

近日,中国台湾男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突然去世,去世原因为心源性猝死,引发了社会各界地讨论。一个年仅35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离开了人世,在让人震惊、不满、遗憾、唏嘘的同时,也让很多人有了更多关于生命的思考。猝死,这个在新闻事件中数见不鲜的词语在提示着我们:“生命诚可贵,需要我们好好对待。”

猝死即突然死亡发病前有一定征兆

  “猝死,顾名思义就是突然死亡,我们把1分钟之内猝然死亡称为猝死,1小时之内死亡称为暴死,1至24小时之内死亡称为突然死亡。猝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心源性的心脏骤停导致死亡,一种是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不一定是心源性猝死,但心源性猝死一定是心脏骤停导致的。”陆宏说。  

致人猝死的原因有很多,相信很多人都在新闻报道中见过熬夜通宵打游戏导致猝死、连续高强度工作导致猝死、持续剧烈运动导致猝死的案例,是的,正常心脏人群的猝死多由连续压力、过激打击、长时间熬夜、过量有氧或无氧运动导致心脏受损引起。

  心源性猝死大多是因为患者原本就有患有心脏疾病,陆宏提到,有的人因为表面看起来非常健康,很容易忽略自身疾病,在不经意间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还有的年轻人患有如肥厚型心肌炎等家族遗传性心脏疾病,发病前没有任何异常,只有通过彩超等专业手段才能检查出来,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猝死虽然具有突发性,但猝死前也会有一定的症状表现,当人们出现心悸、心慌、胸闷、眼前发黑等症状时一定要注意,这可能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心脏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要把握“黄金4分钟”

  猝死是不可逆的,但心脏骤停并不是不能拯救的,抢救心脏骤停一定要把握“黄金4分钟”。陆宏说:“患者心脏骤停1分钟之内运用正确方法进行抢救,抢救成功的几率高达90%,心脏骤停4分钟之内抢救成功的几率在50%到60%之间,如果心脏骤停10分钟还未进行抢救,患者基本就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存活的几率就很小了。”  

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方式是除颤,近日,区卫生健康委新购入了13台自动体外除颤仪,放置在全区13个人口密集场所,加上去年投放的7台,我区一共在公共场所投放了20台体外除颤仪。虽然设备到位,但很多人都不会正确使用,路过时也只是看两眼,不会仔细研究它的使用方法。其实,这种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要按照设备上写好的基本操作实施,每个人都能学会。

  在没有条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抢救时,最好的抢救方法就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步骤也非常简单:让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抢救者紧靠患者胸部一侧,找到患者的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下压深度为5至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如果患者是儿童,按压深度需调整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4至5厘米。  

除了在患者已经出现心脏骤停时把握时机,对其进行抢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做好预防工作。陆宏说:“无论我们有没有心脏疾病,都应该坚持劳逸结合、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如果出现心悸、心慌、胸闷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寻找专科医生进行检查,进行高强度运动之前也应该做好相应检查工作,确认自己有体力、有能力进行运动。身体是自己的,有什么症状也只有自己知道,我们要学会在意自己、爱护自己,让疾病远离我们的身体。”

编辑:蒲娅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