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十三五”时期全区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021-02-01 09:57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image.png
经打造的云门街道白果院子

·数说“十三五”·
  “十三五”期间,我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全面发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业总产值达159.23亿,农业增加值达105.06亿,农民可支配收入达20377元,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65%、58%、56%。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文化建设持续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基层组织不断夯实,全区32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得到发展壮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25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00余家。“一镇两村”“三园共创”和44个镇级乡村振兴示范点成效显著。

产业振兴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肖家、龙市两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创共建(简称:“三园共创”)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在肖家镇啸马村重庆市全军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枳壳下套种的青菜长势喜人;在龙市镇,重粮集团优质稻米加工厂正加紧建设。“三园共创”已启动的59个项目建设正带动着两镇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两镇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十三五”期间,在全区上下一盘棋的思想指导下,我区制定《合川区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试行)》,扶持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以来,全区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564.5万公顷,围绕粮食、蔬菜、水果、生态渔等构建9个首席专家团队,累积示范新品种141个;示范新技术35项、推广31项;推广新机具15类、304台;固化技术20项。全区量化集体资产20.3亿元、经营性资产0.93亿元、资源性资产17.63万公顷,确认成员113.8万人,配置股权2127.67万股,实现分红287.6万元。

“三变改革”市级试点扩大到23个,实现资源变资产1292公顷,资金变股金2355万元,农民变股东1.29万人。32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文化振兴持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区建立基层宣讲队伍30支,深入开展面向基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各类理论宣讲2000余场次。选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典型模范,获评重庆市“文明家庭”3户,清洁农户38户,文明院落30个。深化农家书屋改革创新,建成钱塘镇大柱村、钓鱼城街道思居村2个全市“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示范点;升级改造28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镇街、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开展送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演出120余场次,镇街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培训、戏曲进乡村等送文化进基层活动5028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万余场,培育发展“河马春晚”“大嫂有理”“村企文化共建”等“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30个。
  走进古楼镇摇金村祝家坝,白墙灰瓦、田园秀美。按照房屋改造展示乡土风味、庭院整治凸显乡村风格、生态环境突出乡野风情要求打造出的“洁化、序化、美化、绿化”美丽乡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紧邻渝武高速公路云门出口的云门街道铁家村白果院子在云门街道党委政府的组织下,对院子农房的屋顶、立面、院坝、坡廊等和院子公共区域的广场、停车场、管网、荷花池、绿化、文化元素等,按照巴渝民居田园风格进行全方面的整治提升,整治后的白果院子成为云门街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三五”期间,我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农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全区完成农村户厕改造8762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持续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体系,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4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完成改造15座污水处理厂设施设备,建设完成32个农村25户以上重点集聚区污水处理项目,1000人以上常住人口农村聚居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通组道路1980公里、入户道路269.47公里,完成危房改造3968户、旧房整治4716户。

组织振兴不断夯实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钱塘镇大柱村富龙沟院子是全镇出了名的脏乱差院子。在实施乡村振兴中,该镇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行村民自治、民主协商,实现“民事、民议、民定、民管、民享”,民主协商参与率90%以上。在全国劳动模范、退休校长李忠良为自治领头人的带领下,发起了庭院整治,开展院落协商治理,目前院落关系和村庄面貌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三五”期间,我区聚焦健全乡村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每年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班,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近1300人次。2018年、2019年确定的10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整顿转化验收,2020年确定的70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正有序开展整顿转化。对新调整的村书记、主任全面实行“一肩挑”,全区322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全部配齐配强。新建活动阵地57个,改扩建活动阵地70个。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实现每村储备2名村级后备力量的目标,全区共培养村级后备力量937名。

人才振兴不断巩固“三乡”人才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区积极回引农村本土人才,全区共有在村挂职本土人才532名,培养村级后备力量737名。加强农村在乡人才培育。以区农广校为主体,开办农民夜校,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2325人,工匠399人,培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7人,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907人。组织回引返乡人才。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建成市级充分就业村5个,市级充分就业社区1个,累计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19044人,其中返乡创业991人。强化政策引导和待遇激励,推动人才往农村基层一线流动。树立“人才到一线去、干部从基层来”的用人导向,用待遇激励区级部门人才下基层,在技术职称聘任和工作补贴上给予激励,对有一技之长、返乡创业的公职人员和城市人才,探索给予一定宽松的政策。

·展望“十四五”·
  “‘十四五’时期是全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区计划投资299.3亿元,实施87个重大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构建‘3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保供产业,做强‘优质柑橘、桑多元化利用、合川黑猪、生态渔业’四个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商贸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三个融合产业。
  打造四个重要平台。建设四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园,争创粮油主导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建设渝西川东北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实施八项重点工程。实施农业科技提升、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乡村建设行动、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善治等重点工程。”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李逢春告诉记者。

记者 李文静 文/图

编辑:蒲娅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