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合川红色印记】
凤凰山上的“小延安”——寻访育才学校旧址

2021-05-13 16:11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编者按】

2021年,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那些走过的路。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合川地方党组织团结带领合川人民,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这些载入史册的红色记忆,是合川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接续奋斗开创未来的真实写照,也是合川人民世代传承和永远铭记的宝贵精神财富。合川区融媒体中心从今日起推出“逐梦百年·启航新篇——寻访合川红色印记”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主题报道,走访与合川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的历史遗迹,探寻合川红色印记的前世今生、背后故事。敬请关注。

育才学校旧址 记者 周云 摄

在合川区草街街道古圣村境内,有一处著名的红色印记。这处红色印记,就是陶行知先生纪念馆之育才学校旧址。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位于草街街道古圣村8社,南距重庆市区40公里,西北距合川20公里,距离草街子老街大约2.5公里。占地面积14550平方米,建筑面积6950平方米,陈列面积4430平方米,由陈列馆、育才学校旧址(古圣寺)、逸少斋、周子池、碑亭五个主体部分组成,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民盟传统教育基地、合川区党史教育基地等。

image.png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

为抗日救国输送革命志士的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旧址是1939年陶行知先生征用凤凰山上的古圣寺庙宇创办,建筑面积2419平方米。旧址包括古圣寺及附属文物、逸少斋和雷醴泉墓等。该寺原名虎声寺,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年至1572年之间),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建。因重建过程中发掘出明隆庆年间的“洪钟”与“残碣”,从而推断出寺庙的最初修建年代,并将其命名为古圣寺。2006年,育才学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9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主义战士、卓越的大众诗人陶行知先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卢作孚、卢子英兄弟支持下,在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育才学校。大殿做教室,厢房做寝室和食堂。育才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战时难童、烈士后代和学校附近的农家子弟。学校由陶行知亲任校长,下设校务部、指导部和研究部;开设有文学、音乐、绘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舞蹈及戏剧7个学科。  

育才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教导学生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自觉觉人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大胆实施生活教育,民主教育,生产生活劳动、勤劳俭学深为一体,使学生在生活教育中出真知、长才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抗战建国需要,用生活教育之原理与方法,培养难童之中优秀儿童,使成为抗日建国之人才;其次,创办育才学校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就必须给予适当的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并扫除害虫;其三,育才学校办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其四,育才学校办的是智仁勇合一的教育;其五,从学校性质上看,育才学校是一个实验性质的学校;其六,育才学校有三不是,不是培养小专家、不是培养人上人、不是丢掉普及教育而来干特殊的教育。

  学校设普修、特修两种课程。普修课是基础文化课,占四分之三学时;特修课是专业课,占四分之一学时。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先后邀请了任光、贺绿汀、章泯、戴爱莲、陈烟桥、孙铭勋、艾青等名家专职任教,翦伯赞、田汉、何其芳、邓初民、周谷城、秦邦宪、萨空了、姚雪垠、黎国荃等专家学者前来短期兼课或讲学。同时还开办了“林间课堂”,特邀郭沫若、夏衍、曹靖华、刘白羽、周而复、周扬、邵荃麟、艾芜、戈宝权、沙汀、程今吾等来校演讲,周恩来、吴玉章、邓颖超等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也曾到古圣寺指导工作,并向广大师生宣传革命道理。

image.png
版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理论付诸于办学实践中,在育才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育才学子在这座古刹里受到了革命的教育和培养,成为了坚定的革命战士。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一批又一批育才学子被输送到延安、中原和苏北参加革命工作,为中国的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

  当时的育才学校,有两个平行的中共党支部。一个支部直接受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联系人先后是凯丰、徐冰,王洞若任党支部书记,成员有魏东明、孙铭勋、冯兰瑞等;另一个支部属中共北碚中心县委领导,联系人是县委书记李亚群,林琼任支部书记,成员有邹绿芷、程森、聂奇慧、朱瑞珍、廖意林、张翼天、俞文华、李伯民、帅雪樵、帅仕熙、张再为等。1941年1月,育才学校两个党支部合并为一个党支部,由廖意林任党支部书记。凤凰山上的古圣寺,又被称为大后方的“小延安”。  

“小延安”古圣寺,源源不断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志向远大的热血青年。他们有的奔赴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有的冲破重重封锁,去到革命圣地延安。更为功不可没的是,育才学校还为大后方培养出陈尧楷、徐永培、徐相应、易元祺、王敏、游中象、胡芳玉、陈尧伦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华蓥山武装起义,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献出了青春和热血!传承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纪念馆

  为了纪念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旧址(古圣寺)的旁边,修建了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纪念馆于2003年修建,2006年竣工,2009年对外免费开放。该馆为仿古庭院式建筑,由6个陈列展厅和一个综合办公区构成,整体建筑物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与古圣寺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是展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战时期对教育界、文化界进行统战工作的重要场所。“陶行知先生纪念馆”门匾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李鹏亲笔题写,纪念馆门前的木拄上镌刻了陶行知先生的三句名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中,前厅为序厅,陈列展示陶行知先生雕塑及经典语录,第一、二展厅为陶行知先生生平事迹;第三展厅为育才学校校史;第四展厅为合川现代教育;第五展厅为中外名人的评价,整个陈列展览图文并茂,反映当年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历史照片张张经典。  

在纪念馆广场边,还有一个面积约600平方米的荷花池塘,当年陶先生曾把这个荷塘命名为周子池,意在纪念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濂溪先生)。为此,陶先生还写下了一首《荷叶歌舞》,以“但开君子花,留芳千万年”和“出生污泥,污泥不能染”的歌词来教育学生,后来也经常演出,成为育才学校的保留节目。

image.png
逸少斋

不凡陋室逸少斋

  在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右侧约150米的地方,有一栋普通的小青瓦房。这栋青瓦房的大门上,挂着一块逸少斋牌匾。  

原来,这栋名叫逸少斋的悬山式小青瓦房,曾是陶行知先生的校长办公室。在古圣寺办学期间,陶行知先生就在逸少斋里办公和住宿。

  当年的逸少斋,却不是现在的小青瓦房,而是一栋非常简陋的3间土墙茅草房,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现在的小青瓦房,是1982年经四川省文化厅拨专款在原址拆除重建的。这里不仅是陶行知先生的办公室兼卧室,同时也是陶行知先生的会客室。  

1940年9月24日,周恩来同邓颖超视察育才学校,曾经下榻逸少斋。在逸少斋,周恩来又接见了育才学校老师及各组学生代表,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抗战形势,以及毛泽东主席反对投降活动、打击国民党投降派的指示,讲了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方法,指出文艺应该表现坚持抗日、反对投降的内容,音乐、绘画、戏剧、文学都是进行革命斗争的武器。同时,周恩来还向师生介绍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天天发展壮大,坚信革命烈火一定会燃遍全中国,人民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周恩来的讲话,让老师和学生代表深受鼓舞,大家围着周恩来与邓颖超,请他俩题词留念。周恩来夫妇欣然同意,周恩来题词是“一代胜似一代”,邓颖超题词是“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  

逸少斋由陶行知先生命名。尽管身居陋室,生活艰苦,而陶行知先生却始终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始终心系育才学校的发展与全校师生的前途与命运,他用逸少斋里的一盏油灯,照亮了战时育才学校“知行合一”的生活教育之路,也为育才学校师生乃至中国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image.png
育才学校旧址碑亭 记者 周云 摄

盛满高尚灵魂的碑亭

  在陶行知先生故居逸少斋与陶行知先生纪念馆之间,有一座四合院回廊式建筑。这座占地约800平方米的四合院建筑,就是碑亭。  

所谓碑亭,只是这座四合院的名字而已,应该叫“碑园”更确切一些。走进四合院,四面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块汉白玉碑记,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陶行知先生及战时育才学校师生的怀念与高度评价,有于右任、冯玉祥、宋庆龄、巴金、华罗庚等历史名人对陶行知先生及生活教育的充分肯定,有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人生追求,有曾经在战时育才学校学习生活过的学生对母校与陶行知先生的深切缅怀,还有育才二十一位革命烈士的事迹简介。整个碑亭简直就是一部战时育才学校的办学史诗与精神颂歌!

  在碑亭内,我们可以品读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周恩来题写的“一代胜似一代”题词,可以品读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办学胸襟,可以品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知行合一”生活教育的解读:“知而不行=无知,行而无毅力=不行”,同时还可品读任光、王有余、胡芳玉、徐永培、徐相应、陈尧楷、易元祺等育才英烈视死如归、浩气长存的丰功伟绩!  

尽管这座碑亭的占地面积不是很大,但它却盛满了合川乃至中国教育的精神财富,彰显了“知行合一”的高尚灵魂。碑亭里的每一块碑记,既是一块块丰碑,又是一部部历史。

image.png
版画《周恩来考察育才学校》

延伸阅读》》》

1940 年中秋节的晚上,位于草街古圣寺的育才学校格外热闹。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照亮着大地,也照亮着战时育才学校的露天小操场。 

这个露天小操场也是育才学校师生亲手开凿的,1940 年育才学校中秋晚会在这里举行。除校长陶行知先生及该校师生参加晚会外,还有前来看望该校师生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月光下,周恩来应邀广大师生请求,登上露天小操场的露天舞台,坐在一把椅子上给台下的学生作报告。周恩来结合古圣寺前面的荷塘“周子池”及周敦颐的《爱莲说》,鼓励广大学生要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有节操、有志向的人。他说:“可能你们都知道,荷花的品质多高尚。我看你们就像一朵朵荷花,生长在黑暗的年代,却要有纯洁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时时向往光明。陶先生请来这么多专家教你们,你们要好好学习,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周恩来的报告,顿时引起广大师生共鸣,操场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报告结束后,周恩来离开舞台,学生们把台上的桌椅搬开。中秋晚会开始了。只见舞台上走来一个戴着帽子的学生。他唱的是《到敌人后方去》。由于是清唱,他的声音洪亮,在整个操场中回响。陶行知先生拍了手后,同时把头偏向周恩来说:“唱歌的叫陈贻鑫,在难童中是个难得的人才!”

紧接着,是育才学校舞蹈组的几位同学跳“荷花舞”。尽管他们的服装不整齐,高矮也不一致,但他们拿着美丽的荷叶翩翩起舞,动作娴熟、柔美,天真、活泼、可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曲“荷花舞”,是陶行知先生亲自编排的,体现了育才学校广大师生追求光明的高尚品格,受到了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高度评价。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欢迎解放军入城的盛大活动,是育才的师生组织的;欢迎解放军入城的队伍,育才的师生走在最前面;游行队伍前面高举着的领袖画像,是育才的师生画的;重庆广播电台当天播放的第一支歌《民主建国进行曲》,是育才的学生唱的;飘扬在市中区解放碑顶上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育才的师生绣的。从这座古刹大院,从这扇凤凰山门,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李鹏,走出了红岩烈士徐永培、陈尧楷、胡芳玉、游中象等21位育才英烈。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记者 周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提供(感谢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工作人员蔡婷对本文的贡献)

编辑:蒲娅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