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合川红色印记】英雄丰碑耀三江 烈士精神永流芳
——寻访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

2021-06-23 11:29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image.png
革命烈士纪念碑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黄盛风光秀丽的合川区人民公园,林木葱绿,鸟语花香。走进园内,沿青色的石阶拾级而上,高大的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便矗立在蟠龙山山顶之上。
  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800平方米,纪念碑坐落在两个同心圆上,内圆直径8.4米,外圆直径11.4米;底座高约1.8米,碑高10.8米,碑的正面书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烫金字,其形制较为规整;该碑后面约2.87米处有一座环形纪念墙,正面书写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字,墙的后面刻有“合川革命烈士纪念碑铭”和“合川革命烈士纪念碑建碑记”。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整个广场长约34.87米,宽约22.42米,其后半部分(即纪念墙所在部分)为圆弧形,广场门口有两座石狮子。

image.png
环形纪念墙题字

修建纪念碑 缅怀革命先烈
  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3年7月动工修建,次年4月竣工。该碑是为纪念1926年中国共产党合川地方党组织成立以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合川牺牲的(合川籍革命烈士,以及在合川工作过或牺牲在合川的)近千名革命烈士而修建。该纪念碑的修建旨在缅怀烈士,激励后人,弘扬先烈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在这些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就有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合川籍烈士周极明。
  周极明,1918年10月15日出生,字杰奇,化名朱杰民,合川县思居乡双桂堂(今属合川区钓鱼城街道黑岩社区)人。
  1934年秋,周极明考入川东师范后期第21班博物组。1935年初,周极明与该校思想进步学生结交在一起秘密成立众志学会,成为学生中的政治团体。
  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爆发,周极明成为重庆市学生救国联合会成员。同年12月24日,重庆学联组织30个中等学校以上的学生,成立100多个宣传队,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重庆学联把寒假要回乡的同学组织起来,分成东路、西路、北路3个宣传队。周极明负责北路宣传队,回到合川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7年夏,周极明等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9日,周极明等人到达延安。经组织分配,他到陕北公学学习。在陕北公学,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国革命理论、游击战、持久战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苦练杀敌本领,训练艰苦作风,军事技能及生产生活能力迅速提高。7月,他在陕北公学学习结束,转入鲁迅艺术学院,成为音乐系第二期学生。11月,在毕业分配工作时,因周极明表现优秀,组织决定派他到晋东南独当一面工作。这样,周极民等50余名艺术人才奔赴晋东南前线,到北方局工作。
  1939年1月,周极明等人进入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到达武乡故县。2月,他到达长治,任晋东南民族革命艺术学校教官,此时,他更名为朱杰民。1939年1月,为了推动戏剧事业的发展,李伯钊与周极明等联络各剧团,于2月28日发起成立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太行分会。1939年3月,由周极明发起,中华全国歌咏抗敌协会晋冀豫边区分会筹委会在长治成立。此后,晋东南各村都相继建立民族革命救亡室俱乐部,群众抗日歌咏活动得到广泛开展。
  1939年7月3日,日军出动5万余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攻。8月初,长治失守,民革艺校紧急撤退到乡下农村,周极明带领师生坚持完成第三期培训。12月初,阎锡山制造“晋西事变”,民革艺校辗转撤退,转移到壶关县山区。12月底,周极明与艺校教员随八路军总部转移到武乡县,回到北方局。
  1940年1月,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在武乡县下北漳村成立,隶属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李伯钊任校长。该校亦称前方鲁艺或太行鲁艺,周极明任该校音乐系主任。不久,八路军总部实验剧团成立,他调任剧团指导员。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既是学校,也是宣传队、战斗队,编为八路军总部直属部队二营六连。周极明在太行山根据地3年多时间,参加过5次反扫荡战斗。
  1939年冬起,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发动大规模扫荡。1940年秋,由于日军的猖狂进攻,300余名鲁艺师生奉命转移。年底,鲁艺师生进入辽县武军寺村,与八路军总部汇合。1941年1月底,百团大战结束,周极明带领实验剧团到部队慰问演出,组织群众开展庆祝活动。
  在极其艰苦的战争岁月,周极明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歌曲。1941年6月20日,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战协会晋东南分会成立,他负责音协工作,创办会刊《战号》(油印),编印《太行歌声》(油印)歌曲集,创作《新妇女》《我们要武装》《团结战斗》《持久战进行曲》等许多作品。虽然大部分已经失传,但在吕骥所保存下来的一本小册子上,就登载了他8首歌曲,足见其创作精力之旺盛。此外,他还常与各剧团的音乐工作者联系,组织稿件,发动创作,了解各地、各文艺团体的音乐活动情况。
  1941年7月,鲁艺随八路军总部迁辽县麻田镇。1942年2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大举进攻晋东南。1.2万余名日军分多路对八路军前方总部所在地麻田,实行所谓铁环合击。鲁艺奉命化整为零,大部分师生转移,少部分有战斗经验的师生分散到各区战时指挥部,参加民兵的游击活动,掩护群众,牵制敌人,其中周极明带领的小组则留守麻田。在麻田与桐峪之间的拐弯处有一个三岔路口叫上口村。上口村离八路军总部1公里,是日军进攻麻田八路军总部的必经之地。因此,周极明把自己新的战斗岗位定点在上口村。
  2月21日傍晚,周极明在麻田办完事情,又匆匆回到上口村,仔细检查村里村外的情况。在上口村与桐峪之间的山梁上,有八路军的警戒部队。他在村外放了岗哨,夜深了,太累了,合着衣服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此时,一队日军兵分三路,绕过警戒部队,对上口村发动突然袭击。等哨兵发现敌人、鸣枪报警时,敌人已经包围了村子。他闻枪而起,带领工作队及民兵,端着枪,挺上刺刀,冲了出去。村子里火光冲天,日军见人就杀,数十名群众倒在日寇的枪口之下。他率领民兵,左冲右突,利用熟悉的地形,找到敌人薄弱环节,撕开一条血路,掩护着群众冲出村去。最终因寡不敌众,周极明被日寇刺中头部,壮烈殉国,年仅24岁。
  1942年3月23日下午,晋东南鲁艺在清漳河畔召开严熹、周极民、李思中、李广思诸烈士追悼大会。3月28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艺术家的国殇》,追悼诸烈士之死,文中写到“朱杰民,我们的青年音乐家……他在敌人面前忘记了逃避,拿着刺刀对拼着20几个敌人,毫不吝惜地流尽了他最后一滴血”。6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以《青年艺术工作者严熹,朱杰民壮烈牺牲,在晋东南率民兵对敌血战》的醒目标题,报道和介绍二位烈士的生平和英勇殒国的事迹。7月6日,延安鲁艺举行抗战以来殉难校友追悼大会。“九一”记者节,太行区文化界、新闻界追悼抗战中殉国战友,其中就有周极明。
  周恩来在重庆获悉周极明的英勇事迹后,亲笔向周极明的父亲发挽函慰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周极明家属颁发“革命烈士证书”。2010年,合川区委、区政府迎接周极明烈士遗骨回到合川,安葬于太和镇雨台山合川区革命烈士陵园。
  据介绍,目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正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对烈士名单和他们的英雄事迹进行梳理,已搜集到700多名烈士信息,后续的信息收集工作还在进行中。待名单梳理完成后,将形成全区烈士英名录,并在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附近修建烈士名录墙。另据了解,2009年9月,我区相关部门进一步修缮纪念碑碑体,增设了庭院灯、射灯、户外多投空中大炮等灯光设置,以体现制高点的坐标;在环境的搭配上,红色地砖更换为灰色花岗石地面材料,纪念碑周边的黄葛树也换为更加威严的塔柏;此外还对景墙、捐款墙、石栏等进行修缮改建,并增设置拜台,方便悼念。修缮扩建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呈现出一个钟形,寓意“警钟长鸣”。

image.png
我区举行烈士纪念日活动 通讯员 易宏金 摄

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烈士精神永流传
  近日,钓鱼城街道党史教育银发宣讲团成员董开明,组织街道社区干部群众来到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宣讲党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爱国情怀、激发奋斗力量。
  据悉,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作为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重大节日,合川各界群众都会自发地聚集到纪念碑前,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我们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深入挖掘、收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区委史志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我区还将继续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未成年人(红色)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的优秀品德,进一步弘扬革命烈士崇高精神。

市民踊跃捐款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通往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山顶的石阶旁,有一块黑色的瓷砖贴面,上面镌刻有为修建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捐款的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名录。
  据介绍,1992年,当时的合川市委、市政府向全社会发出关于修建合川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倡议,奉献爱心、自愿捐赠。倡议发出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普通市民、学生纷纷加入到捐赠的行列。截至1994年,捐款活动共募集资金246414.54元,为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栏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黄盛摄) 

编辑:蒲娅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