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合川红色印记】一所永不褪色的兵工厂
——寻访三线建设旧址国营华川机械厂

2021-07-14 10:26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原国营华川机械厂厂房 记者刘鑫宇摄

原国营华川机械厂职工高明介绍这块石头的历史 记者刘鑫宇摄

初期校园建设规划讨论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供图

在原国营华川机械厂旧址上新建学校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供图

三线建设,一段历史上不平凡的历程,一个不朽的时代烙印;三线建设者,一个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劳动者,一群群为国家义无反顾献出才华、心血和青春的建设者;“三线精神”,是无数人用热血和汗水共同铸就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国营陵川机械厂、国营华川机械厂、襄渝铁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三线建设在合川留下了时代印迹,成为一笔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日前,记者走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这里,原来是国营华川机械厂的旧址。20世纪60年代,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建设者怀揣着无限的热情纷至沓来,轰鸣的机械声在山间回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

三线建设 一个不朽的时代烙印

三线建设,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使命。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

三线地区主要包括西南和西北地区。从行政区划上看,基本包括四川(含今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湖北、湖南以及山西的西部、广东的北部、广西的西北部。一线地区主要包括位于沿海和边疆的省区。二线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此外,三线还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俗称“大三线”,各省份自己靠近内地的腹地俗称“小三线”。

当时,合川的三线建设工程较多,主要包括国营陵川机械厂、国营华川机械厂、北京矿业学院、支援和参与修建襄渝铁路的工程战线、支援和参与的华蓥山煤田会战五大重点项目。

在三线建设战略部署的川渝布局中,合川(原合川县)作为一个小县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建设工程项目落户呢?

除了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外,根据合川三线建设亲历者介绍,合川还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粮食保障等。国营华川机械厂选在合川定址,就是符合了火工品生产厂“靠山、分散、隐蔽”的建厂方针。

国营华川机械厂又称国营二〇四厂,位于今草街街道大庙村,1966年动工兴建,1970年部分建成投产,1975年竣工验收。国营华川机械厂是三线建设时期继国营陵川机械厂迁来合川落户的第二家三线建设国防兵工企业。

在合川,国营华川机械厂拥有30年的生产经营历史,留下了三线建设创业业绩和弥足珍贵的创新瑰宝,也为合川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保军品、转民品”,是国营华川机械厂在合川建厂30年来的主要生产任务和方略,也是该厂作为国防大型火工品工厂最重要的生产经营方针。

从1971年至1985年,国营华川机械厂先后研制和生产了34种军品、3种民品。军品主要有各种针刺火帽、撞击火帽、针刺雷管、火焰雷管及底火、射管等。在1986年至1995年,国营华川机械厂主导民品摩托车磁电机9大系列46个品种,军品生产7大类、51个品种,并且奥拓微型轿车起动电机、风扇电机等7个品种已经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克难攻坚 矢志不渝讲奉献

高明今年50岁,是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保卫处的干事,在此之前,他曾是国营华川机械厂的一名职工,他说:“我刚毕业,就去到华川机械厂工作。后来,机械厂搬走了,这里成为了大学,我依旧在这片土地工作,虽然工作内容不一样了,但始终是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一直努力奋斗着。”

在合川,还有很多像高明一样的三线建设者,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感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收拾行囊,打起背包,不远千里去到国营华川机械厂,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磨炼着坚强的韧性和不畏艰难险阻的意志。

从1966年动工建厂,到1971年工厂第一次试制出合格产品,再到1978年曳光管发光性能自动测试仪研制成功,填补了曳光管发光性能自动测试的空白。再到后来大批量生产摩托车磁电机系列产品和奥拓轿车起动电机、风扇电机等产品。机械厂的一路辉煌离不开三线建设和几代人的奉献,他们把青春芳华献给了这片土地,把汗水和劳动成果献给了这片土地。

据高明回忆,当时的国营华川机械厂除了有必须的生产车间、办公楼、宿舍楼、招待所外,工厂外还有完整的生活和配套设施,活动中心、学校、医院等一应俱全,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营华川机械厂分期分批搬迁至成都龙泉驿区后,在合川的国营华川机械厂旧址就被闲置下来了。

拥有如此好的配套设施条件,国营华川机械厂为什么会搬迁呢?

据了解,当时的国营华川机械厂面临山体滑坡、建筑物开裂损坏、供水不足等灾害险情,给工厂的生产生活及职工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现在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还屹立着这样一块大石头,高明指着这块石头说:“我刚去机械厂的时候,就听厂里的老师傅说了这石头,这块石头当时掉下来,正好是休息日,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石头砸下的地方旁边就是油库,正是这块石头落到了油库旁边,才让厂区避免了一场灾难。”

闲置下来的机械厂并没有一直被封存,在机械厂领导和当时合川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利用旧址创办高校,就有了现在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坐落于凤凰山麓、钟鼓溪畔,学校总建筑面积50.02万平方米,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绿化率达70%。

跟着高明的脚步,我们看到了原国营华川机械厂的老招待所、宿舍楼、生产厂房等,原来的招待所改为综合楼,办公楼改为行政办,车间改为室内体育馆、教学楼等,这不但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还保留了遗址,也让这段历史深深被人铭记。学校不仅让厂区老建筑散发新鲜的活力,也让学校有了独特的魅力。

传承红色文化 发扬“三线精神”

岁月更迭,时代前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合川未来发展给予了系列重要定位,市委、市政府赋予合川“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的战略使命。

从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伟大实践。

1974年,工具车间车工一班提出“节前不停车、节后出满勤”的倡议,得到全厂职工的广泛响应,掀起了生产建设的高潮。全年提前19天完成生产任务,其中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40.13%,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一倍。还搞成了32项技术革新。工厂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按时完成任务,并突破了许多技术难题,为军品民品高质量生产和投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8年10月,中宣部明确“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

“我们也曾在课堂上看过三线建设相关的影片,了解了三线建设者的故事,深深被那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所震撼,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同学们表示,作为成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当代大学生,弘扬“三线精神”就要立足当前,立志成才,在学习生活中要勇于创新,积极克服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刻苦学习。

国营华川机械厂为三线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现在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国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原来的兵工厂如今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学生在这里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三线建设的精神在不断延续,不断传承,不断发扬……

记者 刘鑫宇

编辑:赵静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