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王灿 文/图)“人无骨而不立,骨无关节而不活。”骨骼是人体的支柱,关节是人体运动的枢纽。28年来,他始终以医者初心和精湛技术,做患者骨骼与关节的守护者,攻坚克难不止步,治病救人有温度,他就是2017年度重庆市劳动模范、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邹文。
仁心仁术 他是患者坚实“医靠”
“邹医生,他脚痛了两天了,站都站不起来,能不能帮他看一下?”8月6日下午,邹文刚刚结束一台手术回到办公室,还来不及喝上一口水,患者家属就敲响了他办公室的门。看着坐在轮椅上一脸痛苦的患者,邹文赶紧将他搀扶到病床上,仔细地进行检查,询问患者情况。随后,邹文又查看了患者的X光片,做出了诊断并制定了治疗方法。
门诊、病房、手术室,每个工作日,邹文都在这三点一线之间奔忙,不断地同各种骨病顽疾作斗争,为患者们提供了坚实的“医靠”。2022年,90岁高龄的邓奶奶上楼梯时不慎摔倒,导致右髋部受伤,家属赶紧将她送到区人民医院治疗。经医院诊断,邓奶奶右股骨颈骨折,且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极大。病情不等人,多学科会诊评估手术风险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邹文为邓奶奶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仅用时40分钟。术后第二天,邓奶奶便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行走,她和家人都开心极了。
为高龄患者做手术风险很大,成功完成一台高龄患者的手术无异于翻越一座高山,邓奶奶还不是区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年纪最大的患者。2023年6月,邹文带领他的团队再次打破高龄手术“禁区”,成功为百岁老人置换人工股骨头。邹文告诉记者:“这位老人是因为在家中行走时不慎滑倒,导致右髋部受伤,疼痛难忍,髋部逐渐肿胀,不能直立行走,随后立即到我们科室就诊。经检查,老人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若采取保守治疗,不仅骨折处不易愈合,且长期卧床,容易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经过综合分析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邹文决定为老人施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老人恢复状况良好。
步履不停 不断攀登医学高峰
漫步在区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里,墙上的邹文创新工作室介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该工作室于2019年由区总工会授牌命名,其宗旨是弘扬劳模精神,积极围绕医院骨科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创新、推进、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并积极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引领全体职工立足岗位、乐于奉献,努力成为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力争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邹文将他从医多年来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成员。2002年,他率先在合川地区独立完成“腰椎滑脱症后路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004年率先在合川地区完成“断腕再植”手术;2005年12月主刀完成的“电磁导航下腰椎滑脱症后路植骨钉棒内固定术”填补了西南地区、重庆市电磁导航下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空白;2007年完成的“电磁导航下椎体成形”是当时西南地区最先进的治疗技术。近年来,邹文又带领团队开展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入路方式有很多,我们现在使用的是SuperPATH入路技术,这种技术难度更大,但手术创口小,且能够完整地保留髋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具有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无活动限制等优势,是微创入路术式中较好的选择。”邹文说道。
在管理方面,邹文也积极创新,带领科室不断进步。2011年,他担任医院骨科(二)病区负责人,带领全科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提高了科室整体技术水平。2015年医院搬迁后,作为科室副主任的邹文带领科室开展了髋膝关节置换、翻修,脊柱椎间孔镜,肩关节镜及脊柱矫形等新技术,科室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2021年9月,担任骨科主任的邹文将科室成功分为脊柱、关节、创伤三个专业组,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邹文的努力不仅换来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也收获了一份份荣誉。2013年,他被评为首届合川名医;2015年获得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获评重庆市劳动模范;2018年获评合川区三江英才骨科拔尖人才;2019年获评重庆市区域骨科带头人……
“医”路漫漫无止境。邹文表示,他会在巩固好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带领科室成员朝着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的目标奋斗,在创建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室的业务水平。同时,继续将专业细化,努力打造创伤中心和骨质疏松治疗中心,发展运动医学,为不同类型的患者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