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翻阅厚厚的合州志书,纵观久远博深的历史,众多合川籍能人的故事让人百看不倦,心生敬意。他们,或胸怀天下,刚直正义;或爱国为民,忠肝义胆;或义正词严,敢怒敢言……邹智,就是这样一位忠谏不折腰,彰显铮铮傲骨的榜样。
邹智,字汝愚,明代合州(今重庆合川)人。因为家境贫穷,邹智只能借用树枝燃烧的光亮苦读诗书。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邹智终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四川乡试第一名。好友乡邻纷纷向邹智表示祝贺,邹智口占一首诗,其中“天下许多难了事,乡人何用太相惊”一句,令大家惊叹不已。踏上仕途的邹智踌躇满志,抱着忠君为民的风发意气,立志与邪恶势力抗衡到底。
这年,疏懒的宪宗皇帝越发不理朝政,朝纲混乱,朝廷的重要权力机构落入奸臣之手。权臣万安、刘吉和尹直等把持朝政,百姓流离失所,生活举步维艰。邹智对此十分愤恨,但苦于官职卑微,不能面谏皇上。某日,邹智旅途中偶遇辞官返乡的王恕,邹智对王恕直抒胸臆:“治天下之道,在进君子退小人而已。如今小人在位,流毒四海。智此行非为会试,正欲上奏圣天子,使进君子退小人,拯斯民于涂炭。”邹智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认为君王治理天下,应任用君子斥退小人,应远离谗言离间而心怀万民。王恕认为邹智话不寻常,但只是笑而不语。
第二年,邹智考中进士,迁官庶吉士。于是,他奋笔疾书向皇上上奏,在奏章里慷慨陈词,言明皇上应退万安、刘吉、尹直,而用强珍、王恕、彭韶等人。同时,他还分析君子之所以不被进用,小人之所以不被黜退,大抵由于宦官权力过重。邹智还阐述:遇政事必同辅臣商议,并对他们施以隆重礼遇和特殊恩惠;遇到升降官员职位,或是处理重大事务,要开诚布公;应坚决杜绝小人暗中掌握权柄,避免出现既任用又怀疑辅臣的情况。
奏章洋洋洒洒,没有卑屈奉承,全由一腔正义呵成。
奏章呈送皇上,皇上不给答复,忠言犹如石沉大海。
生性豪爽的邹智,虽也为此郁郁寡欢,但并不消沉。他与当时的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等忠臣志趣相投,所以,他们时常一起品评朝臣忠奸,议论官宦人物。不久,明孝宗即位,对前朝遗留的一些弊政多有改革。邹智很是高兴,认为自己之前的谏言和计划,可以拿上议程付诸实践。于是他又大胆上奏,推荐王恕担当重任,止息大奸大恶之谋,革除弊病;推荐重用彭韶,陈述其端平正直,可决断大政方针;指出万安恃位取宠,刘吉瞒上欺下,尹直心怀奸诈……邹智劝诫孝宗不可留用小人,应完善自身德行,整治朝政。孝宗皇帝看完奏章,很是赞赏。不久,朝廷相继罢免万安、尹直,而刘吉仍居旧职,刘吉及其党羽对邹智恨之入骨。
在审理刘概案子的时候,刘吉指使同党魏璋耍尽阴谋,把邹智牵涉到案件之中,再加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邹智抓捕关进监牢。各种酷刑使邹智身心倍受折磨。然而,每次接受审问,他都强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锥痛,依旧不顾个人安危,慷慨陈词,指称皇上懒政,致使纲纪废弛,风俗浮薄,百姓憔悴,边防空虚……在狱中,邹智赋抒怀诗:
朝野方传英主事,安危宁系小臣身。
银山铁壁虽难动,玉色金声本易亲。
人到白头终是尽,事垂青史定谁真。
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
在刘吉授意下,议罪官员最终将大智大勇的邹智贬到广东石城(在今广东廉江)任吏目,他写下辞朝诗:
云韶声静拜彤墀,转觉婵媛不自持。
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
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
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更何悲。
邹智到了广东,总督秦纮下公文召他撰写有关著作,他便答应了。后来他听说陈献章在新会讲学,便欣然前往,虚心拜师学习,由此,他的学问更加精湛深厚。
邹智无官无职,开始潜心撰写文章,其作品被收录于《立斋遗文》中,共五卷。邹智诗文至情至性,不加修饰,内涵深刻,处处彰显忠直高洁的人格品质。其诗歌体裁多样,富有寓意,以七律居多,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平实清简却意义深远。其中《狱中诗》与《辞朝》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其散文题材丰富,均为政论风格,尤其以奏疏形式直指时弊,有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及精神财富。
两袖清风的邹智,因书劾权奸、忠直谏言而“直声动天下”。他举平生之力,为明朝的长治久安竭忠尽智。弘治四年(1491年)10月,他因染疾郁郁而终,年仅25岁,英年早逝。天启初年(1621年),朝廷追封他谥号忠介。
邹智为官忠耿清廉,敢于直言劝谏。他不畏奸佞豪权,在斥权奸和荐忠良时表现得胆识过人,气势凌厉,其忠贞刚烈之情,溢于言表。他身处腐朽的政治环境中,终因小人陷害而仕途不畅。邹智英年早逝,既是他的人生悲剧,也成为时代的悲剧。
邹智的事迹在有关明史、合州志书中均有一定记载。他一生忠君爱国,心系苍生,在政治凋敝的环境中以身斗恶,不计个人得失与存亡。
邹智忧国忧民和立志改革的精神,值得人们永远传颂。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