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明代思想家方以智在《通雅器用》介绍了一种叫装潢的技艺。装潢,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装裱,又称裱褙。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碑帖的技术,装裱技艺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至今仍是延长书画寿命的重要方式,装裱师这个职业也因此代代传承了下来。合川也有一位装裱师,她叫刘家霞,是我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书画装裱及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合川工匠”,不久前还获得了“最美巴渝工匠”提名。12月12日,记者去到位于文峰古街的刘家霞工作室,听她讲述那些关于书画装裱、修复的故事。

童心稚眼 初识装裱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刘家霞的工作室取名“云辉阁”,于她而言,那些用心用情装裱、修复的作品就如那云彩光辉一般,灿烂如霞。毛笔、宣纸、墨汁、卷轴,还有那些正待装裱的书画让这间小小的屋子充满了翰墨香。此时,刘家霞正在修补合川籍画家周北溪画的一幅猴图,只见她一手拿着一张黄色的纸,另一手指着画卷上残破的地方,反复进行颜色比对。

周北溪是画猴的名家,曾被业内行家赞为“蜀中美猴王”,从业以来,刘家霞修复过的周北溪作品非常多。她笑着告诉记者:“说起来,我能成为一名装裱师,和周北溪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家霞出生于装裱世家,她的爷爷就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和装裱师,除了为自己的作品装裱外,还经常为合川书画名家周北溪、江从革、唐吟仙等人装裱作品,志同道合的他们一起创办了翰声书画社。

娱乐活动较为匮乏的年代,翰声书画社成了刘家霞最常去的地方。她用稚嫩的双眼观察着这些醉心于艺术的人,看着他们作画写字,然后用灵巧的双手将书画装裱起来。那时,年幼的刘家霞还不太懂装裱的意义,但在无形之中,她已经受到了书画与装裱艺术的熏陶。

书画社一天天发展,刘家霞一天天长大,她对书画和装裱的热爱也与日俱增。十六岁那年,她决定加入翰声书画社,正式学习传统书画装裱及修复技艺。不知是因为从小的耳濡目染,还是由于刘家霞天赋过人,在老一辈书画家周北溪、江丛革、唐吟仙及刘爷爷关注和专职装裱老师王海全、甘伟权的鼓励和教授下,仅仅学了三个月,她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装裱技艺。闲暇时,她还跟着书画社里的名家学习写字画画,提升艺术造诣。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刘家霞的装裱基础已经打好,剩下的,便需要自身的摸索和时间的打磨。

上下求索 精益求精

“书画装裱技艺中,最难的是古旧字画的修复。字画多用宣纸,放久了很容易破损,任由一幅好作品变得破烂不堪非常可惜,这就需要我们装裱师来进行揭裱修补,让破旧书画‘起死回生’。”刘家霞说。

古旧字画的修复装裱很考验装裱师的耐心和细心,装裱师需根据字画损坏程度思考用什么方法挽救,然后取来相应的纸反复比色,选择与原画颜色最相近的纸,将画心由旧裱上揭下来一点一点地修补。如果画上有霉斑、油污,还需用相应的药水来祛除。破损与污渍都补好,且反复检查无误后,才能重新装裱。

刘家霞第一次揭裱古旧字画是在二十多年前。那天,一个人突然拿了一张周北溪的画找到刘家霞,问她能不能帮忙修补一下。摊开卷轴,刘家霞看到一幅图色美丽、画技精湛,纸张却已严重破损的画,画上还有油污。虽痛心于佳作损毁,没有足够经验的刘家霞不敢贸然接下修复工作。画卷的主人反复请求她试一试,不忍佳作沦为废纸,刘家霞便答应了这个请求。

修补这幅画耗费了刘家霞很多时间和精力,怕二次损毁本就脆弱不堪的画作,修补时她只能非常小心,反复思考怎样修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最终,她通过细致的手法、充足的耐心,成功完成了这幅画的修补。看到修补完成、装裱一新的画作,画主人惊艳极了。他告诉刘家霞,本来自己已经不报希望了,没想到这幅画还能重新“活”过来。

这一次成功修补大大增强了刘家霞的信心,她逐渐开始做更多古旧字画的修补装裱工作,技术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进步。除了继承前人的技艺,刘家霞还极具创新精神,祛除字画上的油污、霉斑需要用到特定的药水,但很多药水效果并不好,于是,她通过摸索重新配制出了适合自己使用的药水,去污效果也很好。如今,川渝地区的很多书画装裱师都在使用她配制的药水。

学艺多年,刘家霞修补装裱过的字画多不胜数,其中不乏名家大作。修补这些字画,不仅仅是延续了它们的生命,仿佛也是和书画家们进行了一次文化交流,提升了她的审美情趣。

未竟之业 薪火相传

对于每个书画装裱师而言,装裱都是一门值得终身学习、不断传承的未竟之业。随着历史的变迁,懂得装裱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不使这门古老的技艺越渐式微,刘家霞从多年前就开始大力普及相关知识,向感兴趣的年轻人传授相关技术。

“为了传承装裱技艺,我从很多年前就开始收徒,虽然他们现在并没有把书画装裱作为职业,但在业余时,仍花费了很多精力在装裱的继承上。”刘家霞说。在传授技艺时,刘家霞对待每一个徒弟都极其认真,手把手教他们,并且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

在刘家霞的徒弟里,有一名聋哑人。他的父亲很喜欢画画,想让孩子学一门跟画画相关的手艺,以后可以有个养活自己的饭碗。于是,这位父亲找到了刘家霞,希望她能教孩子装裱。看着孩子渴望学习的目光,刘家霞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由于这个孩子不会说话,也听不到刘家霞说话,为了跟他沟通,刘家霞只能将自己要说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纸上给他看。“这个孩子很聪明,学了五个月就基本掌握了装裱技巧,装裱出来的作品还得到了很多书画爱好者的赞扬。”刘家霞告诉记者,这个学生现在正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工作,尽管没有成为职业装裱师,仍一直坚持帮身边的书画爱好者修复装裱字画。

除了收徒亲传技艺,刘家霞也经常参加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更多人普及书画保存和装裱知识。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总会有周边的大学生来向刘家霞讨教装裱知识,甚至还有学生从江津专门找过来,想跟着她学习。面对这些好学的孩子,刘家霞总是来者不拒,认真地给他们讲解传授技法。她说:“我多给一个人讲一点装裱的知识,就多一个人了解装裱,那么装裱技艺传承下去的希望就更大了一点。”

从事装裱事业三十多年,五十岁的刘家霞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长期佝着身子、低着头伏案工作,患上了颈椎病、腰椎病;长时间盯着字画用眼过度,她时常会莫名其妙流眼泪。面对这些痛苦,刘家霞从未想过放弃,选择了为艺术坚持,为艺术传承,便是一辈子。

第191期
12月12日,记者去到位于文峰古街的刘家霞工作室,听她讲述那些关于书画装裱、修复的故事。
水墨精装凭妙手 丹青细裱寄幽情
文/王灿  图/王灿

“‘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明代思想家方以智在《通雅器用》介绍了一种叫装潢的技艺。装潢,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装裱,又称裱褙。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碑帖的技术,装裱技艺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至今仍是延长书画寿命的重要方式,装裱师这个职业也因此代代传承了下来。合川也有一位装裱师,她叫刘家霞,是我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书画装裱及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合川工匠”,不久前还获得了“最美巴渝工匠”提名。12月12日,记者去到位于文峰古街的刘家霞工作室,听她讲述那些关于书画装裱、修复的故事。

童心稚眼 初识装裱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刘家霞的工作室取名“云辉阁”,于她而言,那些用心用情装裱、修复的作品就如那云彩光辉一般,灿烂如霞。毛笔、宣纸、墨汁、卷轴,还有那些正待装裱的书画让这间小小的屋子充满了翰墨香。此时,刘家霞正在修补合川籍画家周北溪画的一幅猴图,只见她一手拿着一张黄色的纸,另一手指着画卷上残破的地方,反复进行颜色比对。

周北溪是画猴的名家,曾被业内行家赞为“蜀中美猴王”,从业以来,刘家霞修复过的周北溪作品非常多。她笑着告诉记者:“说起来,我能成为一名装裱师,和周北溪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家霞出生于装裱世家,她的爷爷就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和装裱师,除了为自己的作品装裱外,还经常为合川书画名家周北溪、江从革、唐吟仙等人装裱作品,志同道合的他们一起创办了翰声书画社。

娱乐活动较为匮乏的年代,翰声书画社成了刘家霞最常去的地方。她用稚嫩的双眼观察着这些醉心于艺术的人,看着他们作画写字,然后用灵巧的双手将书画装裱起来。那时,年幼的刘家霞还不太懂装裱的意义,但在无形之中,她已经受到了书画与装裱艺术的熏陶。

书画社一天天发展,刘家霞一天天长大,她对书画和装裱的热爱也与日俱增。十六岁那年,她决定加入翰声书画社,正式学习传统书画装裱及修复技艺。不知是因为从小的耳濡目染,还是由于刘家霞天赋过人,在老一辈书画家周北溪、江丛革、唐吟仙及刘爷爷关注和专职装裱老师王海全、甘伟权的鼓励和教授下,仅仅学了三个月,她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装裱技艺。闲暇时,她还跟着书画社里的名家学习写字画画,提升艺术造诣。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刘家霞的装裱基础已经打好,剩下的,便需要自身的摸索和时间的打磨。

上下求索 精益求精

“书画装裱技艺中,最难的是古旧字画的修复。字画多用宣纸,放久了很容易破损,任由一幅好作品变得破烂不堪非常可惜,这就需要我们装裱师来进行揭裱修补,让破旧书画‘起死回生’。”刘家霞说。

古旧字画的修复装裱很考验装裱师的耐心和细心,装裱师需根据字画损坏程度思考用什么方法挽救,然后取来相应的纸反复比色,选择与原画颜色最相近的纸,将画心由旧裱上揭下来一点一点地修补。如果画上有霉斑、油污,还需用相应的药水来祛除。破损与污渍都补好,且反复检查无误后,才能重新装裱。

刘家霞第一次揭裱古旧字画是在二十多年前。那天,一个人突然拿了一张周北溪的画找到刘家霞,问她能不能帮忙修补一下。摊开卷轴,刘家霞看到一幅图色美丽、画技精湛,纸张却已严重破损的画,画上还有油污。虽痛心于佳作损毁,没有足够经验的刘家霞不敢贸然接下修复工作。画卷的主人反复请求她试一试,不忍佳作沦为废纸,刘家霞便答应了这个请求。

修补这幅画耗费了刘家霞很多时间和精力,怕二次损毁本就脆弱不堪的画作,修补时她只能非常小心,反复思考怎样修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最终,她通过细致的手法、充足的耐心,成功完成了这幅画的修补。看到修补完成、装裱一新的画作,画主人惊艳极了。他告诉刘家霞,本来自己已经不报希望了,没想到这幅画还能重新“活”过来。

这一次成功修补大大增强了刘家霞的信心,她逐渐开始做更多古旧字画的修补装裱工作,技术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进步。除了继承前人的技艺,刘家霞还极具创新精神,祛除字画上的油污、霉斑需要用到特定的药水,但很多药水效果并不好,于是,她通过摸索重新配制出了适合自己使用的药水,去污效果也很好。如今,川渝地区的很多书画装裱师都在使用她配制的药水。

学艺多年,刘家霞修补装裱过的字画多不胜数,其中不乏名家大作。修补这些字画,不仅仅是延续了它们的生命,仿佛也是和书画家们进行了一次文化交流,提升了她的审美情趣。

未竟之业 薪火相传

对于每个书画装裱师而言,装裱都是一门值得终身学习、不断传承的未竟之业。随着历史的变迁,懂得装裱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不使这门古老的技艺越渐式微,刘家霞从多年前就开始大力普及相关知识,向感兴趣的年轻人传授相关技术。

“为了传承装裱技艺,我从很多年前就开始收徒,虽然他们现在并没有把书画装裱作为职业,但在业余时,仍花费了很多精力在装裱的继承上。”刘家霞说。在传授技艺时,刘家霞对待每一个徒弟都极其认真,手把手教他们,并且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

在刘家霞的徒弟里,有一名聋哑人。他的父亲很喜欢画画,想让孩子学一门跟画画相关的手艺,以后可以有个养活自己的饭碗。于是,这位父亲找到了刘家霞,希望她能教孩子装裱。看着孩子渴望学习的目光,刘家霞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由于这个孩子不会说话,也听不到刘家霞说话,为了跟他沟通,刘家霞只能将自己要说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纸上给他看。“这个孩子很聪明,学了五个月就基本掌握了装裱技巧,装裱出来的作品还得到了很多书画爱好者的赞扬。”刘家霞告诉记者,这个学生现在正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工作,尽管没有成为职业装裱师,仍一直坚持帮身边的书画爱好者修复装裱字画。

除了收徒亲传技艺,刘家霞也经常参加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更多人普及书画保存和装裱知识。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总会有周边的大学生来向刘家霞讨教装裱知识,甚至还有学生从江津专门找过来,想跟着她学习。面对这些好学的孩子,刘家霞总是来者不拒,认真地给他们讲解传授技法。她说:“我多给一个人讲一点装裱的知识,就多一个人了解装裱,那么装裱技艺传承下去的希望就更大了一点。”

从事装裱事业三十多年,五十岁的刘家霞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长期佝着身子、低着头伏案工作,患上了颈椎病、腰椎病;长时间盯着字画用眼过度,她时常会莫名其妙流眼泪。面对这些痛苦,刘家霞从未想过放弃,选择了为艺术坚持,为艺术传承,便是一辈子。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Copyright ©2014-2015 JRHCW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合川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5号文化艺术中心A区3楼 邮编:401519 招商电话:023-85138388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