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能等靠要 勤奋劳动脱穷根
——记盐井街道许家村脱贫光荣户彭开辉

2021-04-09 18:07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彭开辉(左)和妻子采摘蔬菜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对农家来说是十分忙碌的季节。3月22日,当记者去到盐井街道许家村10组时,脱贫户彭开辉和妻子正在地里采摘蔬菜,言谈举止间掩饰不住幸福的喜悦。

看到眼前乐观爽朗的彭开辉,记者怎么也无法把他和曾经的建卡贫困户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但事实确实如此,几年前,彭开辉一家的生活还是另外一番光景。母亲患直肠癌多年,常年需要吃药。儿子彭锦德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而彭开辉自己又因为脚部残疾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家里经济长期入不敷出,导致因病因学致贫。2014年,他家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成为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

就在他对生活一筹莫展之际,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为他带来了希望。街道高度重视彭开辉家的困难情况,街道行政副主任钟德举和许家村党支部书记杨祥凤作为彭开辉“一对一”扶贫帮助责任人,三天两头就会去到彭开辉家中走访,了解他的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走访,帮扶干部了解到彭开辉家中的实际困难,首先帮助彭锦德申请入学贷款,同时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和爱心企业,为他母亲治病慷慨解囊,齐心协力帮助他家渡过难关。

扶贫先扶志。申请入学贷款、开展爱心帮扶,只是帮助彭开辉暂时缓解了眼前的困难。要让他一家人真正实现稳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得依靠产业发展。经过反复思考和斟酌,同时结合许家村当地的土质、气候等特点,钟德举和杨祥凤为他指出了一条明路——发展百合、樱桃等种植产业。

“我也知道发展种植产业收益高,但是一没得本钱,二没得技术,怕是不得行哟。”面对帮扶干部的建议,深受贫困之苦的彭开辉颇有些心动。但面对资金和技术上的劣势,他又十分犹豫。那段时间,帮扶干部经常往他家跑,给他宣传政府的扶贫惠民政策,鼓励他放心大胆发展种植业。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免费为他送来了树苗、种子、肥料和农药,农技员还专门为彭开辉开“小灶”,为他作栽培管理技术指导。

各项帮扶措施让彭开辉吃下了产业发展的“定心丸”。2016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地里种下了价值100元的百合种子和一些樱桃树苗。刚开始种植这些农作物的时候,彭开辉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于是他经常去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认真地向农技员请教,还经常找到周边有经验的种植户,虚心学习专业技术知识。

在彭开辉的悉心管护下,百合和樱桃树长势喜人。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年百合收获后卖了900元。初战告捷,让他十分惊喜。“100元的种子收获后能卖900元,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怎么想都划算!”彭开辉当即决定扩大百合的种植规模。

2017年,彭开辉将百合种植面积扩大到了0.13公顷,收入了1.6万元。2018年他又种植了0.2公顷百合。同时,他还发展樱桃种植0.4公顷,承包鱼塘养鱼,开垦荒地种植时令蔬菜,农闲时还外出打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2018年到去年11月,彭开辉种植樱桃收入8000多元、百合收入1.2万元,在鱼塘饲养草鱼、白鲢等四大家鱼,养殖收入6000多元,夫妻俩务工收入3万多元。彭开辉依靠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成为了村里的种植大户和脱贫致富的典范。

彭开辉深知,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惠民政策,让他全家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人好了不算好,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他产生了回报社会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将自己长期摸索出来的种植、管理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带动大家一起发展百合种植,教他们如何治理百合的病虫害。每当有村民过来请教,彭开辉都耐心地为他们进行指导、讲解。

在免费为村民们传授种植技术的同时,他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曾经的“门外汉”,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如今逐渐成为了一名种植技术“土专家”。更难得的是,彭开辉还有着“抱团取暖”想法,慷慨地为周边的农户提供果苗、技术指导和后期销售,计划通过农户的规模化种植,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以点带面地扩大规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得到实惠。

“成为一个建卡贫困户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人不能总是等着别人给予,坐享其成始终没有通过自己劳动所得来得踏实。”彭开辉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还经常鼓励其他贫困户,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现在政策这么好,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正是有了彭开辉这样的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影响,才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放下顾虑,坚定信心,共同走向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记者 刘亚春 文/图

编辑:赵静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