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村民脱贫增收 再苦再累也值得
——记燕窝镇新庙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龙

2021-04-14 10:44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image.png
李龙(右)了解脱贫户肉牛养殖情况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刘亚春 文/图“老何,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一切都好吧?”近日,燕窝镇新庙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龙又一次去到脱贫户何若碧家中走访,了解他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今年34岁的李龙是燕窝镇新庙村人。2017年2月,李龙从部队转业回乡,担任新庙村党支部副书记。军旅生涯让他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他很快就熟悉了村里的工作业务,成为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好帮手。
  2020年4月,李龙被借调到燕窝镇鞍山村,加入脱贫攻坚战行业。鞍山村共有75户脱贫户,他对口帮扶的就有10户,其中就有何若碧一家。
  今年71岁的何若碧患有高血压,老伴黄继芬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儿子长期在外打工。老两口一生务农,家庭收入有限。两人因患慢性疾病都需要长期吃药,导致因病致贫,2014年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
  第一次到何若碧家走访时的情景,让李龙至今还记忆犹新。何若碧和老伴住在一个叫狮子岩弯的山梁上,那个居民小组最多的时候居住着30多户村民。该居民点地势偏僻,坡高路陡,弯弯曲曲的小路有一公里多长,犹如一条盘旋的“长蛇”,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梁。那天刚下了雨,湿滑泥泞的小路十分难行,李龙整整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登上山梁。一趟山路走下来,李龙充分体会到了当地村民出行的不便。“李书记,能不能帮我们修一条通往山下的水泥便道嘛!我们住在这里,交通实在太不方便了!”这是何若碧见到李龙时说的第一句话。看到老人家充满希望的眼神,李龙深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要取得实效,首先就要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龙为了修这条便道的事情忙碌不已。向镇上汇报情况、争取资金、协调土地……在他的努力下,2020年7月,这条便道终于动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三天两头往施工现场跑。当时正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每跑一次施工现场,李龙都是汗湿衣背。当年9月,这条1.3公里长的人行便道终于竣工,修到了何若碧的家门口,生活在狮子岩弯的村民们也终于告别了出行难。
  第一次走访时,李龙就注意到何若碧家里的门窗、衣柜都已破烂不堪。回到村里,他马上申请扶贫资金1万元,帮助何若碧完成旧房提升改造,为其改善居住环境。得知老两口年老多病,他还积极帮助他们报销医疗费用,通过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和精准脱贫保等健康扶贫政策,两位老人的住院费用能够报销90%以上,大大减轻了家中的经济负担。
  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只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其中之一,如何带领村里的75户脱贫户实现增收,是李龙最为关心的事情。在他的努力下,鞍山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吸收了全村所有脱贫户加入,引导大家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为贫困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保驾护航。
  得知何若碧从小跟着父亲放牛,对肉牛饲养技术十分熟悉。再加上发展养牛产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李龙积极动员何若碧饲养肉牛。“李书记,我也知道养牛能挣钱,但是我们家里现在这种条件,哪里有本钱买小牛嘛。”何若碧无奈地说。“老何,资金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我来想办法!”李龙为何若碧打气鼓劲,并找到镇上相关部门,想要帮助何若碧申请小额扶贫贷款,没想到何若碧超过了规定的年龄。李龙没有气馁,又联系上养牛大户,以自己作为担保人,帮助何若碧赊到了5头小牛,让他顺利走上了发展肉牛养殖的道路。
  一生务农的何若碧老两口,一直保持着勤劳的本色,除了养牛,他们还开垦了一些荒地,种植了稻谷、玉米、红薯和油菜等农作物。李龙经常主动帮助联系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上门开展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帮扶干部的帮助和何若碧自己的勤劳,2020年,他家实现水稻产量1900公斤、玉米750公斤,出售了黄牛3头,实现产值约3.1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的目标。
  2021年初,李龙接受组织安排,又调回新庙村工作。对此,鞍山村党支部书记谭家金十分不舍。对于李龙在鞍山村脱贫攻坚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他感受最深,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李龙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到新庙村从事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对工作,他始终保持着兢兢业业的态度;对群众,他永远怀着血肉相连的深情,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基层工作5年来,李龙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说:“是党培养了我,部队培养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基层干部,能够为乡亲们服好务,带领大家顺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

编辑:蒲娅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