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荣光·口述党史】合川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的情况(上)

2021-07-20 09:32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黄新 李智

创建国家卫生城区是新时期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化和拓展。合川区创卫工作起步较早,1998年即成功创建重庆市卫生城市,2011年启动“五城联创”,通过实施城市提质和管理攻坚战役,城市硬环境和软实力得以大幅提升。国家卫生城市是“五城联创”里面难度最大、份量最重的一块金字招牌。2013年,合川区按照党的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围绕建设“美丽合川”,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将创国卫作为一项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民生创卫、长期创卫、人人创卫”,于2014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区。
  一、狠抓创建组织管理,落实全员创卫责任
  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广泛宣传发动,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全员创国卫组织体系,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创国卫的根本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国卫工作,成立了创国卫工作指挥部,组织召开 3次千人动员大会、12次推进会,统一指挥和协调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与督查组、指挥部办公室和10个专业工作组,包干负责创国卫各项具体工作。各级各部门、各街道社区均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构建起“指挥部统筹协调、工作组分工负责、部门协助配合、街道社区全面参与”四级工作网络体系。
  (二)责任落实全面高效
  认真分解任务。对照《国家卫生区标准》,印发了《合川区创建国家卫生区攻坚战役总体方案》,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全覆盖。严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查问题、添措施、抓整改,合力推动各项工作。10个专业工作组认真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全力整改落实,工作全面达标;城区各街道、社区认真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辖区创国卫工作,实现无盲区、无死角;城区医院、学校、餐饮单位以及门市经营业主认真履行创国卫责任和义务,切实做到“门前四包、门内达标”。强化督查考核。区政府与创国卫责任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将创国卫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区级领导包社区,不定期开展巡城巡街督导30多次;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创国卫巡查20余次;区纪委牵头,会同相关单位采取单项抽查、实地检查、暗访督查等方式,全程跟踪督办,确保创国卫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宣传发动全民参与
  以“增强市民知晓率和参与度”为目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国卫。社会宣传形式多样。《合川日报》、合川电视台、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创国卫专栏,印发公开信、知识手册、宣传单66万份,设立大型户外创国卫宣传牌30块,充分利用出租车、公交汽车、旅游门票、建筑施工围墙、交通隔离栏、市政环卫设施等载体设置创国卫宣传标语1200余幅,340余户经营门店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创国卫宣传标语,营造出浓厚氛围。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开展了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创国卫万人健步行”“创建国家卫生城,争做文明合川人”万人签名、“主题巡演社区行”“创国卫最美瞬间”摄影大赛、“创卫攻坚、青年争先”志愿者行动、专场文艺演出、网上访谈等主题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主动性高涨。设立投诉和有奖举报热线,办理群众投诉,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度逐步提高。2013年4月、12月开展的群众卫生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度分别达到94%、96%,创国卫工作得到市民群众深度认可和拥护,“人人创卫”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
  二、狠抓城市环境整治,夯实全域创卫基础
  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全域创卫”理念,着力化解“四难”、深入实施“四化”、全面落实“三规范”、有力推进“五大行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一)加强基础设施综合整治
  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市政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功能不齐”的问题,有效化解如厕、出行、经营、垃圾收运“四难”。其中新、改建公厕97座,对外开放单位公厕100座,有效弥补了老城区公厕不足。完成了主次干道改造111公里、改造人行道144万平方米,建成大型停、洗车场四个,增设停车位5600余个,进一步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标准化改造农贸市场十个,新建成标准化农贸市场一个,规划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三个,较好弥补了城区经营空间不足问题。购置各类环卫专用车60多辆,建成生活垃圾压缩、转运、填埋设施20多座,设置垃圾箱3600余个,有效解决了垃圾不落地的问题。
  (二)加强城市容貌综合整治
  按照“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总体要求,迎难而上,重拳整治城市“脏乱差”顽症。以美化市容环境为目标,全面实施“三拆一整”和立面改造工程,拆除防护网、雨棚、违章建筑17000余户,整治破损广告、店招店牌4万平方米,改造临街建筑立面280多幢129万平方米。围绕“山水相融、人文厚重”的城市特点,结合“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建成文峰街、文峰塔公园、滨江公园等休闲广场和主题公园11个,建成社区公园23个,补植树木2900余株,增补绿地26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点线面相连成片。按照“多样化、艺术化、节能化”的亮化要求,以打造城市滨水景观为主线,新建、改造路灯3000余盏,建成三江沿岸景观灯饰30余处,主次干道亮灯率98%以上。坚持“全民动手、日产日清”的净化理念,着力整治环境卫生,定期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实行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处理,清理卫生死角1万余处,清除积存垃圾2万余吨,疏通阴阳沟2500余处,封堵垃圾通道5300余个。城市容貌更加整洁清爽、精致有型、优雅宜居。
  (三)加强城市秩序综合整治
  坚持“疏堵结合、人城共进”的思路,深入开展商业业态、经营秩序、交通秩序“三规范”。加快商业业态调整步伐,将再生资源回收、水泥河砂经营、殡葬服务、洗车四类业态迁出中心城区。按照“包秩序、包卫生、包管理、包绿化”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行经营门店“门前四包、门内达标”责任制,设立“红黑榜”,定期评比公示。规范占道经营商贩4600余户,暂扣各类违章经营物品5400余件,设置集中经营早、夜市摊区30多处,经营业主文明经营、规范经营意识进一步增强。从严开展城市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强力推进“三车整治”,城区人力客运三轮车全部退出市场,回购和置换残疾人机动三轮车270多辆,对货运三轮车进行限行管理;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市民出行的法制、安全和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城区主次干道车行通畅,井然有序。
  (四)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
  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切实整治突出环境问题。认真落实总量减排任务,扎实开展建筑工地及工矿企业扬尘专项整治,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3%。加强水质环境监测与保护,快速推进凉亭、盐溪桥、黄金桥等片区污水截流工程,改造新建污水管网121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全面推进21个沿江场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取缔小安溪流域网箱养殖,搬迁城区餐饮船舶,常态开展水域清漂,三江流域水环境达到Ⅲ类水质。加强城区环境噪音监控,创建市、区级“安静小区”六个,噪声达标区面积累计35平方公里。开展“园林三创”,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7%,绿化覆盖率达到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平方米。深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创建市级生态镇两个、区级生态村30个,农村环境逐步改善。2011年—2013年,辖区内无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2012年获全国水域清漂先进单位,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一等奖。

编辑:蒲娅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