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成效明显

2021-07-21 09:01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周云 通讯员 游科)7月20日,记者获悉,我区通过优化生猪产业空间、打造生猪全产业链等举措,全力守好群众的“菜篮子”,生猪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代养”模式得到全面推广,智能化养殖成为发展新亮点,全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举得明显成效。
  一方面,我区始终按照“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要求,稳步推进规模养殖场、专业化生猪养殖村建设。目前,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我区生猪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专业化生猪养殖村日益涌现。
  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方面,形成了既有大型养殖场带头,又有适度规模养殖场跟进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区共有生猪规模化养殖场510家。其中,设计存栏3000头以上的育肥猪场25家,设计存栏1000头以上的种猪场12家,其余大多数为年出栏量在500至1000头的中型育肥猪场,初步形成了生猪良繁体系、规模养殖、有机肥生产、饲料及食品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去年,我区生猪出栏92.51万头,出栏量位居全市第一。
  在专业化生猪养殖村建设方面,全区已有5个行政村的生猪年饲养量达5万头以上,其中钱塘镇郭堰村成功建成全市第一个现代化养猪村,该村的现代化养猪场位于果园中,产生的粪污经干湿分离、沼气发酵变成有机肥,并通过智能水肥滴灌系统灌溉果园,形成“猪——沼——果”种养循环模式,解决了规模养殖的污染问题。同时,村内规模养殖户与散养户实现协同推进,为村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全面推广“代养”模式。该模式通过大型企业与中小型养殖场的合作,形成“公司+家庭农场”“公司+产业基地+农户”及“五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培训指导、统一物料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回收销售)等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带动养猪场(散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生猪产业化水平。该模式对推动生猪保险应保尽保、完善良繁体系和防疫体系、种养循环结合、推动黑猪等特色效益品种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德康、大正、温氏、正邦等大型企业已在我区发展代养猪场154个,代养生猪产能达30万头,已成为我区生猪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智能化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去年,我区新建、扩(改)建了33家规模养殖场,智能化改造成为新亮点。目前,已有10家养殖场实现了全面智能化,年出栏量均在15万头以上。合川德康幸福种猪场是德康集团携手阿里云启动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AI种猪场,也是全国第一个智慧化、数字化种猪场。该种猪场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场内巡检机器人,自动精准识别猪只个体的采食、体重、体温等数据,实现猪群行动特征分析、疾病识别和预警、无人过磅等数据管理的“智能化”。此外,德康公司二郎种猪场以及隆兴种猪场等均采用了AI人工智能自动计量喂料系统、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自动化生产系统,采取分批次、不间断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流程,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在产量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猪肉品质也得到持续提升。

编辑:蒲娅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