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总发炎 该切还是留?

2021-12-10 16:45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王灿)扁桃体发炎,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当我们感冒时出现的喉咙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就是扁桃体发炎导致的。扁桃体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扁桃体炎一般只需一周左右便可痊愈,可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却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有的患者甚至需要切掉扁桃体。扁桃体到底有什么作用?慢性扁桃体炎又有哪些症状表现?患了这种疾病,扁桃体到底该切还是该留?11月2日,记者采访了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医生张瑜,请她进行了解答。

扁桃体,位于腭咽弓与腭舌弓之间,呈扁卵圆形,是咽淋巴组织中体积最大者。它属于咽部淋巴内环中的一份子,共同组成咽淋巴内环的淋巴组织还有腺样体(经常和扁桃体一起肥大)、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舌根淋巴组织,它们同呼吸共命运,是口咽部的重要免疫器官,而慢性扁桃体炎一直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扁桃体动不动就发炎,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慢性扁桃体炎分病毒性和细菌性 儿童发病率更高

扁桃体在儿童时期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既有体液免疫作用,产生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细胞免疫作用,起着比成人期更重要的防御作用。张瑜说:“在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淋巴组织在6-7岁时增生,扁桃体可呈生理性增大,成年以后应该慢慢萎缩。如果反复发炎,扁桃体很早就开始增生,3-4岁小朋友的扁桃体就会开始变大,所以儿童的扁桃体比成人更容易增大,慢性扁桃体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更高。”

慢性扁桃体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之一,据调查,人群中存在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约为22%。张瑜介绍,扁桃体发炎有病毒性原因和细菌性原因。病毒性扁桃体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按照专家意见,病毒性咽扁桃体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红、咽部充血,如果患儿出现咽喉痛、喷嚏、咳嗽、鼻塞,那可能就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除了多喝水,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

细菌性扁桃体炎一般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细菌感染所引起,如果孩子咽喉痛而不咳嗽,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链球菌性咽扁桃体炎,会出现悬雍垂白点、扁桃体红肿,这个就需要抗生素的治疗。如果患者不能确定自己患的是哪种扁桃体炎,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来明确病原体感染的类型。

有人觉得,扁桃体老是发炎,还不如给它切了。也有不少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为了一劳永逸切除了扁桃体,那么扁桃体是切了好,还是留着好?什么情况下该切?什么情况下该留呢?

是否切除扁桃体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扁桃体是人体的一部分,要切除它必须得是在对人体有益的情况下。张瑜说:“如果患者的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引发其他器官的疾病,使扁桃体成为病灶,这样的扁桃体就需要切除。此外,反复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每年3次以上,或伴有扁桃体周脓肿病史;扁桃体过于肥大影响通气及吞咽功能;慢性扁桃体炎引起周围组织病变;扁桃体角化症及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肿瘤、单侧扁桃体短期内异常增大等情况出现时,患者也可以选择切除扁桃。伴有扁桃体源全身性疾病的症状同时又伴有腺样体肥大者,可将肥大腺体手术一并切除。”

扁桃体既然是免疫器官,切除后会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吗?张瑜告诉记者,切除肥大的扁桃体是否会造成免疫功能发育障碍,仍有争议。有专家曾经做过实验,并得出了一组对照数据:对于中重度反复扁桃体发炎的儿童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1年随访,局部重度感染发作的平均次数为0.08次,而未切除扁桃体的对照组为1.17次;2年随访获益相似;3年随访,手术组效果更好。而轻度扁桃体发炎的手术对照结果显示,扁桃体切除术可轻度减少感染次数、咽痛天数和看病次数,而长期随访发现,两种方法的生活质量方面无差异。所以,是否切除扁桃体还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如果选择切除扁桃体,有几点需特别注意: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一般不施行手术,宜在炎症消退后2-3周切除;造血系统疾病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如扁桃体炎与血液病有关而必须施行手术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输新鲜血液及血小板悬液、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轻柔操作、周密止血等,以防术后出血及感染;全身性疾病,如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肾炎等,病情尚未稳定时暂缓手术;未经控制的高血压病人,不宜手术,以免出血过多;在脊髓灰白质炎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流行时,不宜手术;妇女月经期间或月经前期,不宜手术;病人家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高者,白细胞计数特别低者不宜手术。

基于慢性扁桃体炎是感染-变应性疾病的观点,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不应局限于药物或者手术治疗,而应结合免疫疗法或抗变应措施。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局部涂药、隐窝盥洗及激光疗法等缓解病情,同时,患者还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编辑:赵静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