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伤后莫大意 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

2023-01-13 16:39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王灿)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骨质疏松等原因,在生活中容易摔跤,出现头部外伤的情况,但因为老年人身体反应迟钝,如果受伤时症状不明显,往往不会引起自己和家人的重视,可能造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它有哪些临床表现?老年人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区中医院外一科(一病区)主任李飞,请他进行了解答。  

两个月前,市民李大爷出了一场车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本以为这场无妄之灾可以就此过去,没想到两个月时间里,李大爷多次出现再发头痛伴大小便失禁、定向力障碍等情况。苦不堪言的李大爷只好到医院检查,头颅CT提示双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这种疾病听起来稍显陌生,但它却时常威胁着老年人的安全与健康,需要我们引起关注与重视。

慢性硬膜下血肿主要由外伤引起多发于老年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发生三周以上才表现出症状的硬膜下血肿,多发于老年人。”李飞说,因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大脑在头颅内的移动空间增大,脑表面的桥静脉受到牵拉,张力增加,哪怕是很轻微的外伤都可能造成破裂出血。又由于颅内空间较大,只有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症状,故而慢性硬膜下血肿这种疾病病程长,起病隐匿,颅高压症状被掩盖,可能只以精神意识障碍表现为主,所以容易被忽略。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可导致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等精神障碍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有偏瘫、麻木、失语、昏迷和局灶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

  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主要原因是外伤,其次剧烈咳嗽、便秘等,血管本身的缺陷、凝血功能障碍也可能引起。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硬膜下血肿与短暂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塞、心源性晕厥等疾病症状有一定相似性,需要加以鉴别。李飞说,如果有明确外伤史结合头颅CT结果便可确诊。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常用的方法是钻孔引流  

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慢性硬膜下血肿很难自行吸收,因此手术是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李飞介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常用的方法是钻孔引流。采用局部麻醉,选择血肿层面最厚的部位,同时尽量避开头皮、硬膜上重要的血管,钻孔前根据CT片选定钻孔部位,局麻后头皮不需另做切口,直接穿刺头皮至颅骨,然后进行颅骨钻孔直至穿透硬膜,置引流管。少数慢性硬膜下血肿机化或包膜增厚,则需开颅切除包膜、血肿。

  确诊后,李大爷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了双侧钻孔引流术,手术效果良好,现已经出院回家休养,出院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已恢复,随访行头颅CT提示硬膜下血肿完全吸收。李飞告诉记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绝大多数术后治疗效果良好,及早手术不易留后遗症。但术后要注意饮食,需进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纤维等素食,加快营养吸收,忌烟酒和甜腻、油腻的食物,勿暴饮暴食。  

为了避免慢性硬膜下血肿损害我们的健康,做好预防工作也很重要。李飞说,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应做到活动或锻炼时,改变体位要缓慢,避免头部磕碰、猛烈甩头;拿取物品时,注意障碍物,避免头部磕碰;风雨天气出行注意避免滑倒;避免去碍障物多的地方活动,预防碰撞;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年老体弱者,尤其是行动不便者,注意看护,防止摔伤;有头部外伤或可疑外伤者,特别是老年,除特殊情况外建议伤后1个月左右,做头颅CT检查,鉴别有无慢性硬膜下血肿出现。

编辑:蒲娅娜(今日合川网)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