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行进涪江·德阳篇 | 德阳:产教融合,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2023-07-04 08:44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共生发展,发挥着服务经济发展和支持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而这当中,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德阳始终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创新中的突出位置,着力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德阳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地级市。目前,全市有职业院校31所,在校学生近18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4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训


让教育融入产业

为现代化发展提供第一资源


德阳因“三线建设”立市兴市,有着“中国重装之都”的美誉,德阳的职业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

2021年,德阳工业增加值1163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1%,其中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0.4%,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企业作为中流砥柱,功不可没。

而这背后的两所职业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工程职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建筑职院”),带动着这座城市职教的萌芽与成长。

历经10余年的发展,工程职院已嬗变为现代化产教融合平台,为德阳产业培养攻坚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筑职院被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获批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

以工程职院、建筑职院为代表的德阳职教迸发出产教融合“1+1>2”的力量,让“中国重装之都”的美誉经久不衰。

让创新助力创造
为现代化产业提供强大后劲

国产大飞机模锻件、“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众多“大国重器”、重大工程都贴上了“德阳制造”的标签,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功不可没。

2007年,我国立项自主设计建造8万吨模锻压机。作为“大飞机”项目配套建设的关键模锻设备,工程职院与中国二重建设“厂中校”,开展“与项目同步”的人才培养,解决了设备操作难题。

建筑职院与西南交大专家团队耗时1年,取得港珠澳大桥正交异型桥面板钢箱梁抗疲劳技术的重大突破,解决这一国内外钢桥行业的共同难题。华构新型建筑工业化学院、广联达数字工程管理学院等5个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学院,是建筑职院产教融合的耀眼成果。

除此之外,德阳新建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等3所高职学院,建成智能制造、建筑工程等一大批骨干专业,新建无人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一批紧缺专业。从2021年开始,市级实施产教融合项目认定启动,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给予政策支持。厅市合作、政产学研一体,以四川装备技术产教联盟的10大产教联盟、职教联盟已成为推动职教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载体。


让智力赋能产业

为现代化集群提供不竭动力


近年来,成都、德阳共建协作平台、共育产业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列。德阳优势浑然天成,必将在产业上有更多突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选拔技术骨干进入职业院校授课、接纳职业院校教师到公司轮岗锻炼、校企合编培训教材等,培养了大批工业电源设备行业人才,带动更多关联企业开展同类型融合育人。

今年4月,护理职院与德阳市人民医院联合开办临床试验协调员教学改革试点班,共同建设药学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本地临床医学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

德阳全力推进产教融合,以共建共享方式建立政产学研平台,已建立科研中心56个、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19个,拥有专利技术600余项。全力培养技能人才,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5个,提供职业培训8.8万人次。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41个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高技能人才6917人次。

产教融合不仅是德阳职教的特色,更彰显着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德阳的产业、德阳的力量,德阳的当下、德阳的未来,都将刻下产教融合的深刻印记。


行进涪江联合采访报道组成员 德阳日报首席记者 王三春 德阳日报记者 付帅 姚金帮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钰玲 德阳日报社供图

编辑:张经鑫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